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
稳守匠心 让“工匠精神”落地生根
今年3月,“工匠精神”首次出现在全国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中。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——“工业4.0”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国家发展战略大背景下重提“工匠精神”,可谓意义深远。
  
  何谓工匠精神?简言之,是一种精工制作意识,是对产品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、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。
  
  当下,湖南省正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。省总适时发出号召,大力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培育“湖南工匠”,打造技能湘军。
  
  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。我国自古便有“圣人作器、崇尚技巧、世代相守”的专注和传承,也有“技可进乎道,艺可通乎神”的发明与创造。精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,巧如鲁班发明的锯子,动如《庄子》中记载的“庖丁解牛”,静如孔夫子倡导的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等,无不包含追求极致、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。
  
  我们身边也不乏“工匠精神”的标杆。“一生只做一件事”的全国十佳工人艾爱国,30年前应首钢之邀,采取“双人双面焊”新工艺,为首钢解决了安装特大型氧机的焊接难题,被誉为“钢铁缝纫大师”。他先后为湘钢和兄弟单位培养气焊、电弧焊、氢弧焊优秀焊工180多人,为全国7个省市区的24家企业无偿解答技术难题40多个,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500多万元。
  
  湘电集团数控车床“神刀手”董日中,独创5项新加工方法,配合完善9种生产工艺,参与集团公司20多项新产品试制,提出100多项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,攻克26项技术难关,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%,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湖南省技能大师。
  
  在艾爱国和董日中身上不难看出,“工匠精神”并非只是单一打磨出完美的产品,更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。假如艾爱国、董日中没有对职业的执着坚守,对所从事工种的刻苦钻研,对技艺的不断磨练,他们的成就也无从谈起。
  
  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需要传承优秀传统。崇尚师道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韩愈有言,“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”。“名师带高徒”是我省工会从2010年起实施的品牌工作,“徒弟以师傅为荣,师傅以徒弟为耀”传承的不只是技术本身,更是一以贯之的“工匠精神”和工业文明薪火。师傅不藏私,徒弟肯学勤钻,才能厚积薄发,不以巧胜,而以拙成。在“工业4.0”时代,这种传承尤显珍贵。
  
  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要激活广大职工自觉学习的动力和提升技能的愿望,为职工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。业熟器精才有创新和超越。不同岗位,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样,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“能工巧匠”培养体系和制度设计,让劳动者有能力在工作中发挥才能,在工作中感到荣光,把“负责任地对待工作”当成一种自信乃至信仰时,“工匠精神”才会落地生根。
  
  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企业既要紧盯现在,更要着眼长远,切忌急功近利。企业是培育工匠和“工匠精神”的孵化地,是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的主战场。企业重视对产品精度和制造流程的严格要求,重视对精品的坚持、追求和积累,重视“崇实尚业”的鲜明工业价值观,“工匠精神”自会生根发芽,品牌过得硬、立得住、站得稳了,企业方能基业常青。鑫泰工中心器人
    
  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“匠心”最为宝贵。“匠心”是一个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态度。在当今互联网开始改造工业制造业的时代,掌握一项技能容易,注入一份匠心不易。让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都能领会“工匠精神”,克服浮躁心态,摒弃“差不多”心理,“讲究”工艺流程,在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中,注入一份匠心,累积心理沉淀,发掘创造潜能,始终向精益求精的目标努力,才是对“工匠精神”最好的诠释。